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蔡清淟 醫師】ALK基因突變肺癌 治療新標準

肺癌患者中,大部分都是「非小細胞肺癌」,當中有大約百分之五屬ALK 陽性個案。ALK 基因突變肺癌比較容易擴散至腦部,常規治療如化療對病情控制未如理想,病人使用第一代ALK 標靶藥物作一線治療後亦會出現抗藥性,醫生會考慮使用新一代ALK 標靶藥物以紓緩患者病情。
臨床腫瘤科醫生蔡清淟醫生表示,第一代治療ALK 陽性肺癌的標靶藥物,與傳統治療相比,接受化療的病人只有三成成效,相反,使用第一代藥物的病人約有七成成效。但大部分病人的病情通常在十二個月內轉差,加上血液和腦細胞之間有天然的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阻隔藥物進入腦部,以保護中樞神經系統,以致藥物不足夠滲透至腦部。因此,有大約四至六成病人在一線治療後會出現腦轉移的情況。

蔡醫生續指:新一代治療ALK陽性肺癌的藥物由於機理不同,比起第一代藥物更有效預防或控制腫瘤擴散至腦部。在選擇不同治療方案時,病人應考慮藥物是否能夠停留腦部,預防或控制腦轉移。此外,大部份使用標靶藥物的治療是長期性的,不同藥物的副作用也不盡相同,病人在選擇時亦應考慮該藥物會引致的副作用及耐受性,因為病人通常需要服用此類藥物一段時間,若該種藥物出現嚴重的副作用之機會較低,除了能紓緩症狀及患者不適,病人的生活質素亦得以提升。

蔡醫生亦指出:「過往治療肺癌的選擇有限,但隨著醫學發展,醫治肺癌現在已有很多新的方案,如新的標靶藥物。傳統觀念是先使用第一代藥物再使用第二代藥物或將最好的藥物作後備,放在最後才使用,但是醫治肺癌的發展一日千里,應根據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

文章來源:壹週Plus-【特約報道】ALK基因突變肺癌 治療新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