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癌症疼痛】疼痛是個人主觀的不愉快感覺~~

癌症病人的疼痛該不該忍耐?
馬偕紀念醫院安寧教育示範中心
賴允亮,黃銘源,蘇文浩,蘇韋如
常在門診聽到癌友說:「醫師你不要開嗎啡給我吃了,吃嗎啡會上癮的,我忍一下就好!」其實隨著癌症病程的進展,疼痛是最普遍出現的症狀之一,約占末期癌症病人的70至90%。世界衛生組織(WHO)自1980年代開始,大力倡導癌症疼痛的治療,並公佈止痛三階段用藥指引。而台灣在2000年由國科會補助的民眾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人認為止痛藥會成癮、會惡化病情、痛的時候才需要吃藥等迷思。迄今,於臨床上仍見民眾,甚至是專業人員存有這些誤解。
癌症病人對疼痛「知」的權利
癌症所衍生的症狀及合併症隨侵犯的部位及範圍有所不同,疼痛是常見的症狀之一,引發癌症疼痛最主要的原因有:
1. 因癌症的發展而直接造成疼痛,包括:癌症侵犯內臟器官、癌症轉移到骨骼或癌症侵犯神經造成壓迫等。
2. 由於治療癌症所造成的疼痛,包括: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其他治療產生的副作用。
常見的癌症疼痛分為:
1.急性癌症疼痛:為組織損傷或發炎在痊癒後即可緩解的疼痛,例如:化療注入技術引起之疼痛或腫瘤之栓塞處理等疼痛。
2.癌症慢性疼痛:為疼痛超過預期的復原時間,通常指持續六個月以上的疼痛。例如:(1)骨骼疼痛:骨骼轉移、內臟及其他與腫瘤相關的疼痛症後群。(2)與放射線治療相關的慢性骨盆腔疼痛等。
3.突發性癌症疼痛:在癌症疼痛中,大約有64%的癌症病人會發生突發性癌症疼痛,目前最被接受的定義為任何急性、暫時性,且超越病人穩定控制時疼痛強度的疼痛,其特點是在發生的幾分鐘內即達到強烈疼痛之高峰,持續時間平均為15至30分鐘,平均每日發生不超過4次。
癌症病人對癌症疼痛「說」的義務
疼痛是主觀的感受,因此除了影像學、理學檢查之外,病人的主訴是最好的評估依據,此外,複雜的癌症疼痛其控制方法絕非僅有一種或單一的治療模式,有時需適時配合非藥物的身心靈調適。若病人或家屬能清楚完整描述以下6點疼痛的狀況,將利於醫師判斷用藥,評估療效,以達到更好的疼痛控制。
你的疼痛可以這樣和醫生說:
(1) 「疼痛部位」:例如右肩膀或右胸口。
(2) 「疼痛強度」:通常可以使用數字量化表示,0為無痛10為劇痛,請病人自行評分疼痛的程度。
(3) 「疼痛持續時間與頻率」:痛起來會持續多久?一天痛幾次?
(4) 「疼痛性質」:像針刺的痛?麻麻的痛?悶悶的鈍痛?
(5) 「誘發原因」:什麼時候或是做什麼事會比較痛?
(6) 「緩和因素」:什麼姿勢或方法可以減輕疼痛?
癌症病人與疼痛「共存」的治療原則
癌症疼痛的治療方式不少,有侵入性的神經阻斷法、放射線治療或是藥物治療法。目前最常用的是藥物治療法,且多依循世界衛生組織的準則,好的止痛藥使用有以下3點原則:
1.「循序漸進」:應依照疼痛的種類與強度做劑量的調整。
2.「經口服用」:選擇病人最方便的口服方式。
3.「定時使用」:必須按時服用,維持血液中穩定的藥物濃度,不可因不痛而自行停藥。
止痛藥物又分為四大類,「非鴉片類止痛藥」、「弱效鴉片類止痛藥」、「強效鴉片類止痛藥」及「輔助用藥」,而鴉片類止痛藥是運用最廣泛的止痛藥;臨床研究顯示,鴉片類藥物治療癌症病人其成癮性是微乎其微的。一般民眾最害怕的嗎啡,是嚴重疼痛的主要用藥,依原則使用下,它具有高度安全性且不會成癮,而最大的副作用是便秘。初期使用有些人會有暈眩及噁心感,但短期內即會恢復。
癌症疼痛的放射線治療係以減少腫瘤的體積或抑制腫瘤的生長進而保存神經的功能、減少內臟的壓迫阻塞或腫瘤的分泌物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其中最常使用的就是骨頭轉移疼痛的緩解。並且是以最少次的治療次數,顧及正常組織的功能及修復能力,達到疼痛緩解的最高為目標。
根據研究指出,在所有疼痛類型中,突發性癌症疼痛是最困擾病人和醫護人員,因為疼痛發生起始突然且劇烈,多半難以預期,不定時在活動或是睡覺時發生,嚴重影響病人日常生活作息,也無法好好繼續接受治療,更會讓病人產生焦躁不安及害怕的情緒。雖然出院時,醫師會準備嗎啡口服藥物讓病人因應突發性癌症疼痛使用,但此藥物約需30至40分鐘才能抑制疼痛,並且不方便使用於無法口服吃藥的病人。因此,對於突發性癌症疼痛的用藥,應以使用速效、代謝快、方便使用為原則,使病人能在突發性癌症疼痛時能立刻得到緩解。國外早已有多種專用於此類疼痛的藥物,台灣也已在去年(2014年)引進第一個治療突發性癌症疼痛的藥品,此為口頰溶片的特殊劑型,可以直接貼在口頰內壁,約9分鐘即能產生止痛的藥效,且在15至30分鐘內全部藥片完全在口腔溶解,可使癌症病人於發生突發性癌症疼痛時使用之方便性與有效性。
癌症病人有「免於」疼痛的權利
「疼痛」為繼體溫、脈搏、呼吸、血壓之後的第五個生命徵象,由此可見癌症疼痛對病人來說有很大的影響,當疼痛不能被緩解時,將會出現焦慮、害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根據資料統計,適當的治療可使90%的癌症疼痛病人獲得有效的疼痛控制。近年來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業已引進數種癌症止痛藥品,供癌症病人使用,並有許多民間醫療團體舉辦專業人員教育訓練及癌友衛教,幫助醫護人員與癌友建立溝通的橋樑,做好疼痛評估、訂定減輕疼痛目標、給予適當藥物治療,以避免耽誤真正的疼痛病因。同時應倡導「免於疼痛是基本人權,病人有不痛的權利」,在追求疾病治療效果的同時,也達到無痛且良好的生活品質。



癌症所衍生的症狀及合併症隨侵犯的部位及範圍有所不同,疼痛是常見的症狀之
,但非難以控制。根據統計,適當的治療可使90%的癌症疼痛患者獲得有效的疼
痛控制。根據統計,25%病患發生的疼痛為新診斷癌症時,有33%病患在癌症的治
療期時產生疼痛,晚期病患有75%會發生疼痛;這些癌痛的病人,有25%的病患在
離開人世時,仍未獲得良好的疼痛控制,癌症疼痛實在值得重視

癌症疼痛可以分為三大類


  • 體感性疼痛(somatic pain):
    • 體表、肌肉或是骨骼受損所引發,主要原因為骨轉移患者可以明確指出痛處。
  • 內臟性疼痛(visceral pain):
    • 臟器受損、器官阻塞等原因,表現的痛為悶痛絞痛。
  • 神經病變疼痛(neuropathic pain):
    • 為神經組織受損為主, 表現的痛為刺痛,電擊痛,燒灼痛。


急性癌症疼痛症候群

當組織受傷害後立即或所生的疼痛,可以說是一種組織受損後的「症狀(Symptom)」。
受損的組織痊癒後,疼痛也跟著消失,例如:骨折後的疼痛及手術後的疼痛等。
 一般以3個月 (或是以6個月)作為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的分界點,是依據過往醫學的
經驗而來的,認為組織的完全癒合,3個月(6個月)可說是相當保守的時間,超過這
個期限,疼痛如果持續存在,可能會逐漸演變為另一種特質,包括心理上或是生理
上的其他病變。所謂急性疼痛,乃組織損傷或發炎痊癒後隨即可緩解的疼痛稱之。
急性癌症疼痛症候群(Acute cancer Pain Syndromes):

● 因診斷或治療介入所引起的疼痛:
  1. 診斷介入所引起的疼痛:例如腰椎穿刺後的頭痛、切片引起的疼痛、乳房攝影時的疼痛等。
  2. 治療介入時所引起的急性疼痛:例如手術後疼痛、腫瘤之栓塞處理、肋膜腔注入藥物的處置、子宮頸冷凍手術等
  3. 止痛技術引起之急性疼痛:例如局部麻醉劑滲透引起之疼痛、類鴉片類藥物注射引起之疼痛、硬膜外腔穿刺引起之疼痛等
  4. 抗癌治療引起之急性疼痛:例如化療注入技術引起之疼痛、化學治療毒性引起之疼痛、賀爾蒙治療引起之疼痛、免疫療法後及放射線治療後引起之疼痛等
  5. 炎症引起之急性疼痛:例如急性皰疹性神經痛
  6. 與血管方面有關的疼痛:例如因急性栓塞引起的疼痛等

這類疼痛通常容易被診斷和辨別疼痛原因,症狀可能短暫的且較輕易治療即可復原

慢性癌症疼痛症候群

若疼痛持續的時間超出正常組織痊癒所需的時間。例如超過3個月(或是超過6)
在疼痛發生初期,有些疾病即已知道這種疼痛可能會延續超過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
例如「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等

慢性疼痛症候群(Chronic Pain Syndrome) 


  • 骨骼疼痛(Bone Pain): 骨骼轉移
  • 腦內腫瘤(Intracerebral tumor)
  • 侵犯周邊神經系統引起的神經病變性疼痛
  • 內臟及其他與腫瘤相關的疼痛症後群  
  • 治療癌症合併的慢性疼痛症候群化學療法的藥物毒性:化療引起的神經病變
  • 放射縣線治療相關:慢性骨盆腔疼痛 

何謂癌症病人的突發性癌症疼痛

突發性癌症疼痛


在癌症疼痛中大約有64%會發生突發性癌症疼痛。突發痛的定義不一,目前最被接
受的定義為:任何急性暫時性,超越病人穩定控制時疼痛強度的疼痛,皆可稱之。
突發性癌痛的特點是約在發生的幾分鐘內即達強烈疼痛之高峰,持續時間平均約為
15~30分鐘,平均每日發生不超過4次。若每日發生突發性癌痛的次數太多,就應
該檢視是否常規的鴉片類藥物是否不足。

突發性癌痛依其不同的特性有三種分類


給藥後期痛、原發性疼痛及伴隨性疼痛三類
  • 給藥後期痛:常出現在常規藥物給予前原因為止痛藥的常規(around –the-clock;ATC)的劑量不足或是給藥的頻率太長而產生的疼痛只要調整ATC的劑量及頻率就可以得到改善。
  • 原發性疼痛:指無顯著特定的引發原因,常見的可能原因為病程惡化所導致,因其不可預期的特徵對於處置來說也是較困難的。
  • 伴隨性疼痛:亦名引發性痛大部分病患的突發性癌痛都屬於這一類 ;本類癌痛又可以分為可預期性疼痛:如移動活動如運動、排便、排尿或呼吸所伴隨來的痛以及不可預期性疼痛 :如打噴嚏、膀胱痙攣或咳嗽所引發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