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4日 星期一

【標靶治療】你必須搞清楚的6個觀念

「治癌效果神奇但藥價昂貴」,是目前許多癌症病人面對標靶治療的難題。
另一個情況是「聽說我的癌症有標靶治療且健保給付,為什麼醫生說我不適合?」
面對標靶治療,該不該接受新藥、需不需要付出「買命錢」,綜合整理各醫學中心癌症治療醫師的建議:
如果你是剛被告知得了癌症,最好問醫師:
■從哪些檢查確定是癌症?一般應該要有病理切片報告。
■治療方式有哪些?現在有標靶藥物可用嗎?
整合所有治療建議,配合自身年齡、體能、經濟狀況,家人照顧負荷量,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
無論是新病人或老病人,若你想用標靶治療,應該要知道:

1.確定我的癌症有標靶可打
詢問醫師有沒有相關病理或基因等分子生物檢查。比如乳癌已將Her-2做為常規檢查,大約每4個乳癌病人會有1個帶Her-2基因陽性和蛋白質過度表現,適合做賀癌平治療。
又如肺癌,許多醫學中心已經提供自費做表皮生長因子(EGFR)基因檢測,在比較確定有靶心後再考慮要不要使用。

2.問清楚數據,避免亂槍打鳥
若有標靶治療可選擇,詢問醫生過去研究報告效果,以及有沒有台灣病人的研究數據,是不是適合我來使用,再決定是否選擇標靶藥物。
因為每種標靶藥物治療成績不同。除了基利克外,其餘藥物大約僅對10~30%的病人有效,有的甚至是個位數。換句話說,100個病人可能不到30個病人使用標靶治療可控制癌症。但有時醫生並未解釋清楚,致使病患以為標靶一定有效。
先問清楚目前可用的標靶藥物治療成績,再決定你要不要選用,「你不問,醫生不會講得那麼詳細,」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謝瑞坤強調。

3.「有效」不等於「治癒」
標靶治療說的「有效」,大多是指腫瘤受到抑制,不再繼續生長,並非想像中治癒。常常只有少數病人腫瘤有縮小、極少數病人的腫瘤甚至消失,標靶療效不是萬能,更不能當做取代化學治療手段,台大黃聖懿醫師表示。

4.不要太快放棄化療
謝瑞坤醫師衷心建議,現在化療組合方式很多,不妨告訴醫生你的害怕或焦慮(比方怕掉髮、怕嘔吐),醫生可以調整化療套餐,避開你擔心的副作用。謝醫師說,「我有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做完化療後,5年沒有吃藥,活得好好的。」
現在醫界也在發展「節拍式化學治療(metronomicchemotherapy)」,採低劑量、較低毒性、更頻繁、更短休息時間給藥,對控制癌症可能也有效,比傳統採最大容忍劑量化療方式,病人少受很多苦,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趙大中醫師說。5.化療無效再做標靶,儘量加入臨床試驗,避開自費錢坑

如果你適合標靶治療,卻需自費而有經濟壓力。醫師們皆建議,不妨按照健保的規範治療,因為這是醫界根據實證且國家有給付的治療準則,有時第二線、或轉移時就有標靶藥物可用。
或者可以詢問醫師有無適合的標靶新藥臨床試驗,可以節省花費。
63歲的徐蒞清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15年,用干擾素治療失效後改服用基利克,一年後出現抗藥性,白血球再次飆升。在醫師建議下去年年中加入標靶新藥臨床試驗,每天口服兩次藥物,必要時補充血小板,病情控制住了,「我看病付的醫藥費比一般人還少,」他開玩笑說。

6.標靶治療有如多買一個保險,並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
有癌症病友感嘆:「有標靶藥,我卻吃不起,當真命不如人?」
其實可以不必這麼想。標靶藥物雖是剋癌新利器,但有人花錢用了無效,有人很快產生抗藥性,所以並非萬能。
接受標靶治療,也不代表可高枕無憂。趙大中醫師常向病人比喻,「標靶是幫你多買一個保險,降低復發機率,更重要是定時回診追蹤,萬一復發可以及早處理。」
3年前,黃小姐在35歲、懷孕第八個多月時發現乳癌,3天後就催生、再隔3天就動手術切除乳房,接著做化療,連坐月子時間都沒有。隔了11個月,黃小姐獲知賀癌平可降低近50%乳癌復發機率,她的FISH(螢光原位雜交法)檢查結果為陽性,屬於復發率較高、適合用賀癌平治療的病人,雖然錯過手術後輔助化療時間,仍決定自費施打賀癌平,「我想活下去,陪女兒長大,」黃小姐說。現在黃小姐病情穩定,持續追蹤,當年提早催生的小女兒已經三歲了。

審稿專家: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謝瑞坤,台北榮總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趙大中
來源:康健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