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癌症突發性疼痛難忍!口腔貼片止痛

  癌症患者身體的疼痛,可說是痛起來要人命!血液腫瘤科醫師表示,「癌症突發性疼痛」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其疼痛指數甚至比在化放療引起的嘔吐、掉髮、食慾不振等副作用,還要令人難以忍受;甚至許多癌友即使經治療後癌細胞已有所控制,但因害怕疼痛再度發生,而遲遲不敢出院;或是出院後,常因劇痛難忍而頻頻在急診出入,進行止痛治療,造成家屬及醫護人員一大負擔!
備受煎熬!「癌症突發性疼痛」難忍
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饒坤銘醫師表示,造成癌症患者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從腫瘤生長位置壓迫骨轉移等,都是造成疼痛的原因。其中又以「突發性疼痛」發生率最高,佔了當中的64.8%;且因其發作時的突發性,以及超乎預期的疼痛強度,更是令癌友備受煎熬!
為什麼「突發性疼痛」會讓癌友如此難以忍受?饒坤銘醫師解釋,這是因為以疼痛強度來說,「突發性疼痛」的強度往往在疼痛指數10分量表的4分以上,甚至高達6到8分左右;且會在3至5分鐘內即達到疼痛高峰,並持續疼痛平均長達30分鐘之久。因此,突發性疼痛一直是讓癌症病患感到困擾、害怕的一大夢魘。

醫療衝擊!「突發性疼痛」增醫護成本
事實上,癌症「突發性疼痛」除了影響癌友日常生活行進、干擾其人際社交外,也對醫療系統、醫護結構帶來不小的衝擊。根據美國2003年J Pain Symptom Manage的統計發現,有「突發性疼痛」問題的癌症病人,其醫療費用較沒有「突發性疼痛」者來得高,其年度花費的醫療費用約為12000美金左右,是沒有突發性疼痛的病人2400美金的5倍之多。
饒坤銘醫師指出,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與「突發性疼痛」會導致癌友住院天數、急診門診次數急遽增加有關,也使得整體醫療成本跟著大幅增加;對於台灣如今護理人力不足、健保資源有限的醫療環境下,更是一大重擔。
有鑒於此,除了傳統的放療化療等治療方式外,近年來在癌症病友的臨床治療與照護上,醫學界也逐漸開始重視減緩疼痛、疼痛預防的重要性。期望透過及時緩解病患的突發性癌症疼痛症狀,來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成本,以及減輕醫護人員的人力負擔。
「突發性疼痛」有解!新式口腔貼片止痛快
饒坤銘醫師表示,針對「突發性疼痛」問題,過去醫界主要有針劑、口服、口腔貼片3種處理方式。其中,最快速有效的是針劑的鴉片類止痛劑,但由於它畢竟是受到管制的嗎啡類藥物,為避免遭濫用必須由醫師開立。因此,僅有住院病患可以使用針劑來緩解其突發性疼痛不適。
雖然患者出院後,有攜帶方便的口服短效的鴉片類止痛劑可供使用,但是,對於吞嚥能力不佳的口腔癌患者,或是腸胃開過刀、有腸阻塞問題的病友來說,則無法有效吸收使用。再加上,口服短效的嗎啡類止痛劑因吸收途徑需經由腸胃道,因此從服用到開始發揮止痛作用,往往需要30到40分鐘的時間,對於控制、緩解突發性癌症疼痛,可謂緩不濟急。
正由於上述困擾,目前已有新式的止痛方式,經由口腔及鼻腔給藥,讓藥物直接接觸人體黏膜來達到止痛效果。譬如,口腔的黏膜給藥,就是在病人發作時,透過小小的一片貼片貼在口腔內壁黏膜上,並能在9分鐘內發生止痛作用。且效果可以持續1到2個小時,且約15到30分鐘內藥片便能完全在口腔中溶解,提供癌症病患發生突發性癌痛時,作為止痛使用的快速有效、方便的新選擇。
疼痛控制好!癌後生活更美好
突發性癌症疼痛的發生會對患者日常生活的行動、工作、及睡眠造成干擾,導致憂慮及焦慮情緒發生、不願與人互動,甚至與家人的關係也受到影響。因此,在癌症治療上都有一定的共識,就是能有效控制、降低癌友的疼痛問題;並即時緩解突發性疼痛,讓病患不再害怕隨時會發生的疼痛,甚至可預期的疼痛如變換姿勢、如廁、檢查及進食疼痛等都可以即時緩解,讓病患整體生活品質能大幅提高。
饒坤銘醫師也強調,若癌症病友發現,每日突發性癌症疼痛的頻率超過4次以上,就代表疼痛控制未處理妥善,應妥善表達自己的問題,並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度做藥物方面的調整,以降低疼痛的發作頻率、時間,及不適感。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2015年7月29日 星期三

家有肺癌病患 陪他面對治療-治療照護篇

家有肺癌病患  陪他面對治療

    由於肺癌初期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多屬末期、甚至有轉移的情形,因此化學治療、放射線療法等成為許多肺癌患者需要歷經的過程。而無可避免的,這些療程會讓患者經歷一些副作用,如白血球下降、掉髮、虛弱等等。但若能配合貼心且正確的居家照護,除了可以使病患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之外,也能減緩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遠離刺激物:為了避免患者呼吸道的感染,需注意周遭是否有可能造成

晚期肺腺癌藥救!基因檢測選標靶藥

 「好體力,兩個癌症來都不怕!」
高雄長庚胸腔內科主治醫師王金洲笑說,不論是標靶藥物還是化療,關鍵就是讓患者維持好體力抵抗力,才能有力對抗癌,但常見到肺癌患者迷思「要把癌細胞餓死」而不吃不喝,或是要求醫師提供最新、藥效最強的治療方式,但未考量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或年齡等因素,甚至自行找尋偏方治療,使得體力與抵抗力變差,抗癌之路顯得艱困難行,這都讓醫師相當困擾。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肺癌知識Q&A】

1免疫療法能取代常規治療嗎?肺癌除了化療、放療、標靶藥物,現在還有所謂的免疫療法,它的效果好嗎?

1

   隨著國內罹患癌症的人數愈來愈多,不少患者把希望寄託在免疫療法,目前許多藥廠都在發展免疫治療,希望將它運用在主流癌症上,包括肺癌、肝癌、乳癌、胃癌等。不過,現階段國內免疫療法仍在人體臨床試驗階段,並非癌症的常規治療方法,因此免疫治療只是輔助療法而已,患者還須搭配化療一起使用。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就算照X光也有死角....人體沉默殺手:肺癌!】


  「醫生,是真的嗎?我平常可以算是健康寶寶,不太感冒,沒什麼大毛病,肺部這顆東西會不會只是陰影?」這名微胖、笑聲爽朗的58歲婦人,是上個月跟著先生來我們這裡進行第一次高階健檢。過去只有做過一般基礎健檢的她,頂多照過X光,沒想到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肺部,卻被我們發現右上肺葉一顆2.7公分疑似惡性結節,因為已經侵犯到肋膜,不立刻處理恐怕會很麻煩,當機立斷的我,嚴肅的回她:「建議您不要拖。」夫婦倆有說有笑的表情馬上冷卻,轉為不敢置信…..
這名婦人的先生在某公司當主管,每年都有做公司提供的健檢,太太則是隔幾年偶爾健檢,但都是一般基礎的抽血與X光檢查。上個月,先生透過朋友介紹,來我們醫院進行第一次的高階健檢,便帶著太太一起預約,沒想到平常沒在上班的太太卻發現了大事。
記得當天,一身樸素打扮的太太跟著先生進到我的諮詢室時還有說有笑,當了20多年的家庭主婦的她,認真勤奮的持家,兩個孩子目前都已升上大學,由於沒有任何家族癌症史,很自信自己沒什麼健康問題,等到右肺上葉出現那顆2.7公分的結節時,她跟先生看著片子還是不大相信。
我跟她說:「你這顆腫瘤2.7公分,結構不單純,已經侵犯到肋膜,千萬不能拖。」她跟先生還跟我再三的確認要不要認真看待。
唉,這也難怪,因為肺癌也是一種沉默的癌症,肺臟本身沒有神經,早期肺癌根本沒感覺,即使到了後期,症狀也可能跟感冒很像,不大會有任何痛感,任誰都不可能接受自己平常好端端的,怎可能突然得到肺癌。
這名婦人生活環境單純,個性開朗,除了肺的這顆腫瘤外,其他身體報告還算正常,她先生並不抽菸,令我不得不聯想到她的肺癌,是否跟她從事20多年家庭主婦,吸入過多的炒菜油煙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婦人最後照肺部X光才兩三年前,但這顆2.7公分大的腫瘤的位置剛好被鎖骨蓋住,是X光的死角。若不是這跟著先生來作低劑量高解析度的電腦斷層,等到X光發現,可能已晚期。
看著他們夫婦無法接受的表情,我只有安慰的說:「雖然看起來像不好的瘤,至少就被發現,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啊。現在最重要的就要找醫師幫您做進一步的判斷和處理。」
X光長久被視為肺癌篩檢的基本工具,是最容易取得,也是最經濟的。但胸部X光有些盲點,因肺部前後結構重疊,病灶容易隱藏在心臟或橫膈膜後方。就像上面這患者,她的病灶是被鎖骨蓋住。有一份文獻報告指出,小於2公分的肺結節,若依單一張正面胸部X光來看,有可能高達50%被隱藏,就算加照側面胸部X光,能提高肺癌診斷率,還是會有30%的誤判。
反觀低輻射斷層掃描(LDCT),在2013年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及美國胸腔學會(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已正式推薦作為肺癌高危險群的篩檢肺癌首選工具,除了單次輻射暴露較低外,此檢查可在一次的憋氣完成全肺臟的掃描,大約只要10到15秒,而因為可快速完成,動作假影(motion artifact) 較少,也沒有X光上的死角問題不需用顯影劑,更容易找出較小病灶。
一般來說,被診斷時,肺癌越小治癒率越高。也就是說,病期早,疾病範圍小,問題較容易控制,治療更能見效,隨著肺癌已不多見於男性,健康女性罹患肺癌的案例逐漸增加,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可以說目前是醫界公認,診斷早期肺癌的好幫手,建議上了中年的女性應該要作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
資料來源:《良醫健康網

【期刊】中藥應用於癌症之研究應鼓勵

中藥應用於癌症之研究應鼓勵,但不宜過度渲染及商業化! 

在美國,癌症的整體五年存活率,已經從1960年代,也就是尼克森總統簽署國家癌症法案(National Cancer Act)前的38%,大幅提升至今日的68%,預估到2015年時可以達到 80%。自從2003年,人類基因組計劃 (human genome project)完成人體基因定序後,人類對癌症的認識和治療又往前邁進了全新的一大步。標靶治療如雨後春筍般的大量問世,尤其是針對新發現致癌信號機轉的藥物。但許多腫瘤在發現時已是晚期,且對當前治療方式最終仍產生抗藥性。因此,許多人又把目光轉回到傳統的中草藥身上,希望藉由老祖宗數千年傳流下來的智慧中,找到抗癌的新契機。

腫瘤無處躲!肺癌三大危險族群應篩檢

  肺癌,是國人罹癌率前十大癌症,若是能夠早期發現,就可及早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而肺癌篩檢,傳統是使用胸部X光偵測肺部結節,但其空間解析度遠不及電腦斷層,加上許多重疊結構使得肺部結節不易早期被發現,而錯過黃金治療時期。

臺南醫院放射科主任謝志強指出,有下列情況者應定期接受電腦斷層篩檢:

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癌症輔助性治療 提升自我免疫力】

  雖然今日人人聞癌色變,但是對於癌症的治療,隨著醫學的進步,治療方法與觀念的種種突破,罹患癌症未必代表世界末日。有一些醫界專家認為,人體在面對病毒引起的疾病時,如果使用過多的抗生素或太多藥物治療,反而可能毒害加深,不如靠病患自己的免疫力來調節,讓人體的自身免疫力戰勝疾病,而這樣的觀念,也被運用在癌症的治療方面。也就是藉由免疫療法提升自我免疫力,來防衛癌細胞帶來的危害。

  腫瘤患者經手術、化療、放療後常出現腸胃不適、眩暈、嘔心、嘔吐、落髮等副作用

【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 助揪早期肺癌】

  肺癌長期盤據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榜首,而早期治療是決定肺癌預後最重要因素,故大量篩檢以利及早發現延長壽命。傳統上是以胸部X光偵測肺部結節進行肺癌篩檢,但是胸部X光空間解析度遠不及電腦斷層,加上許多重疊結構也常使得肺部結節不易早期被發現。這時可考慮肺癌篩檢利器「低劑量電腦斷層」能及早發現病灶,提高治癒率與存活率。
衛福部台南醫院放射科主任謝志強表示,十多年前,國外就有用電腦斷層篩檢肺癌,但因為早期電腦斷層速度慢、又有輻射量問題,但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廣泛應用的多切面電腦斷層其掃描速度已經快速到足以進行肺癌大量篩檢。同時低劑量電腦斷層可大幅降低電腦斷層檢查帶來的輻射劑量問題。加上偵測到的肺部結節數目為胸部X光的4倍,故而低劑量電腦斷層是目前較理想的肺癌篩檢工具。
老煙槍、家族史罹癌機率高 更須及早篩檢
因此,謝志強也建議,有以下情況者應定期接受電腦斷層篩檢:30歲以上的吸菸者、煙齡達十年、有家族史、肺結核及肺纖維化者,發現肺癌機率較一般人為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吸二手菸等也都是肺癌高危險群。還有長期曝露於排油煙環境下工作者。因為近年來女性罹患肺癌明顯攀升,即使是沒抽菸族群也會罹患,故提醒女性同胞也不能輕忽肺癌篩檢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2015年7月22日 星期三

陳立川-毒理學博士的高成功另類療法關鍵報告!

「癌症醫療只剩 沒得選擇下的選擇?」
「會逃的老鼠,竟然多出4成存活率?」
「葛森療法,是口服的點滴?」
「你想把自己的身體當成一個戰場嗎?」


專精於癌症預防與另類療法的毒理學博士──陳立川

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癌友拿保健品保命 醫師也沒轍

  身為癌癥病友或親友的你,或許時常耳聞某些保健食品有療效,心中就燃起一絲希望:「吃了,就能提高抗癌機會!」
全台首次「癌癥病友使用保健食品大調查」,癌友吃保健食品,究竟如何避開風險?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晚期肺腺癌治療 體重減輕「藥」小心!

  根據 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最新研究發現,晚期肺腺癌體重過輕的病患,其存活期可能會受影響。醫師表示,影響肺腺癌患者存活率有3大因素:疾病分期患者體能狀況以及體重下降情形,以及後續有無接受適當的治療。體重及體能的維持是影響癌症病人存活期的關鍵因素之一,病人應留意自己的體重變化並適當控制,避免因此影響病情。

  標靶治療「藥」小心 腹瀉嚴重恐脫水

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

【放射線治療】電腦刀 、X光刀 、海扶刀 、光子刀 、γ-刀之比較

   電  腦  刀  
  腦瘤除了開顱手術,以往有X光刀與伽瑪刀可選擇,但近年來則有電腦刀,電腦刀與X光刀類似,同樣使用直線加速器來打擊電子,激發出輻射線。
不過,電腦刀跟伽瑪刀一樣,擁有精密的「定位系統」,可精確掌握腫瘤位置,不會錯殺其他正常細胞;尤有勝者,電腦刀還可以追蹤動態目標。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腫瘤中西醫合併治療-抗癌新焦點!】

  近年來,癌症治療技術與藥物不斷進步,癌症存活率也獲得提升。癌友接受治療後可以幸運保住了性命。但患者在接受化療、放療後,容易產生「癌因性疲憊症」(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不僅影響生活及預後品質,更逐漸蠶食癌友抗癌的信心及耐性,甚至嚴重到足以危害生命。

台北正記中醫診所院長陳瑞聲中醫師指出,「癌因性疲憊症」不同於一般精神疲憊,無法

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小細胞肺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 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原則
小細胞癌的生物特性及生長速度均異於非小細胞肺癌(如肺腺癌、上皮細胞癌等),因此在臨床治療方式及預後、追蹤,需與非小細胞肺癌、其他肺癌類型做區隔。臨床醫師會根據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分期等,再根據病人個別情況,來決定治療方式。過去將小細胞肺癌分為「侷限型」和「擴散型」-「侷限型」意即腫瘤位於肺部及附近淋巴或頸部淋巴侵犯,主要能被放射治療涵蓋的範圍內均屬之。「擴散型」則表示癌細胞侵犯至遠端器官,例如:腦、肝臟、骨頭、心包膜、肋膜等。

2015年7月5日 星期日

【肺癌治療】兩種肺腺癌,復發率高易轉移

  抽菸是罹患肺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但國內女性肺癌患者逾九成都不吸菸。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曾在聯合報與中研院舉辦的「2014健康高峰論壇」發表研究指出,廚房油煙是不吸菸得到肺癌的危險因子,尤其肺腺癌患者多數都不吸菸
  其實,肺腺癌的復發率及存活率也可用「算命」方式預測,台北榮總及陽明大學研究團隊透過病理切片,找到某兩種肺腺癌的組織分類型態有較高的復發率及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中醫的癌症心識五行說】

傳統中醫的五行說,包括了俗說的金、木、水、火、土

憤怒-肝(肝臟、眼、扁桃腺)/木
台灣肝癌比其他國家盛行,人口密集處的民族容易養成「人比人,氣死人」的競爭心態,為爭一口飯或出人頭地而動怒,早已成為世代累積下根深蒂固的意識。競爭容易養成侵略性,而侵略性容易造成憤怒;另一方面,也容易因失望或未能如意而陷入憂鬱或失志等狀態。解決這種情緒困境的最好解藥,就是與生氣、憂鬱相剋的慈悲大愛。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我如何看待安寧療護?」黃勝堅醫生對生死的態度

                  黃勝堅/臺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我是一位神經外科醫師,專攻神經重症。在加護病房中,即要顧「生」也要顧「死」;面對生死決策,常常天人交戰,陷入困境而不知所措,最後最常選擇的是「逃避」。10年前接觸了安寧療護,讓我能勇敢的面對死亡。在我的心目中的安寧療護是:以病人及家屬為中心的醫學、預防受苦及消除苦痛的醫學

【陳立川博士-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另類療法】

「你有更多醫療的選擇-另類與正統療法的取捨」
全文截選自:《陳立川博士書-別讓癌症醫療殺死你!》

接不接受正統癌症療法,是每個病人自己要面對的選擇。
很多人聽信癌症專家或醫師的建議而接受了正統療法,這當然算是自己的決定;還有很多人是看到親友接受傳統療法後受苦受難的模樣,決定選擇不一樣的路,卻在做出選擇後發現自己變得無依無助-最糟的是有一些醫師的態度與做法令人難以苟同,一旦有癌友拒絕正統療法,選擇另類療法或自我療癒時,醫師便拒絕為他們做任何追蹤檢測,致使癌友無法得知自己的狀況是否有改善或惡化,因此限於沮喪。

德國整合醫療都在用的癌症療法


溫熱或發燒療法-發燒有時是種療癒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