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3日 星期日

9大NG觀念,誤了治癌黃金期

國民健康署曾分析癌症登計資料,發現病人如果沒有在確診3個月內接受常規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53%,是及時就醫者死亡率17%的3倍。

罹癌就像掉進茫茫大海,病人極需救援,然而來自四面八方的醫療訊息卻未必全然可信。該如何分辨這些訊息是真是假?
「癌症病人就像在茫茫大海想找根浮木,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包括似是而非的觀念,很容易在他們心靈脆弱時乘虛而入,造成誤導,」彰化基督教醫院腫瘤中心林逸祥說。
哪些抗癌、治癌觀念需要仔細檢視?

迷思1/年紀大了,得了癌症不用治療?

國健署曾調查「癌症病人診斷後為什麼沒有接受治療」,有四成病人回答「年紀太大,覺得沒有必要接受治療」,位居第一。
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張正雄指出,年齡不是決定癌症治療的主要因素,而是要看長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及生活功能(比如是否有多重疾病、行走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再參考癌症期別而定,不見得年紀大就不能接受癌症治療。他曾遇過70幾歲的骨髓瘤患者,高劑量化療及幹細胞移植他都挺得住。
再者,癌症治療不斷進步,相較以往,治療品質已有改善。戚繼玲說,以前手術常要開胸剖腹,術後復原期長,但現在有腹腔鏡、胸腔鏡、達文西手臂,傷口小、復原時間縮短,對年長病人有利。

迷思2/癌症一發現就是晚期,沒希望了?

有些病友一診斷出癌症就是3、4期,覺得已是末期,活不了多久,索性不治療了,少受點苦。其實,晚期不見得等於末期。「期別跟存活時間不一定有絕對的關係」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吳元宏說,有人得第4期癌症還可以活6、7年;有人是第2、3期癌症卻只活了1、2年,「這跟腫瘤的位置、癌細胞的形態與特性有關。千萬不要因為期別比較後面就覺得無望,不治療了。」
並且,新藥不斷推陳出新,先接受治療、延長生命,才有機會銜接新藥,持續控制疾病,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提醒。
也不要被存活率這個數字嚇到。治療存活率通常是指病人整體平均存活的情形,但還是有個別差異,不代表每個人一定如此。「不放棄或背離常規治療,生命有時超乎預期,」林逸祥說。

迷思3/開刀會讓癌細胞擴散?

在國健署的調查中,「害怕開刀」是癌症病人不接受治療的另一大原因,甚至坊間一直流傳著「不開刀還好,一開腫瘤擴散得更快」的說法。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夏振源說,這通常跟癌症手術前影像學的診斷夠不夠精確有關。比如在右葉肝臟發現大腫瘤,尤其是同時合併有門靜脈侵襲,此時左葉很可能已有腫瘤,但很小,影像檢查看不出來,即便現在醫學影像科技發達,仍有局限與盲點,結果手術切除右葉的腫瘤後,左葉的腫瘤卻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來,「大鬼不在,小鬼當家」,病人因而誤以為是手術造成擴散,事實上是腫瘤本來就已擴散。「手術前應該仔細評估,」他強調。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吳玉琮說,手術後病人的免疫力可能比較弱,癌細胞因而有機可乘、擴散出去,晚期病人整體狀況本來已不好,更不適合開刀。「但對早期病人而言,開刀跟擴散沒有關係。如果手術後癌症復發,並不是開刀造成的,而是腫瘤復發。」
夏振源說,肝臟腫瘤若侵犯到大血管,醫師在手術時會儘量避免擠壓腫瘤,並將血管先結紮再扳動肝臟,以減少腫瘤破裂、沿血管擴散的機會。「因開刀而導致癌細胞擴散的機會是很低的,不要因此而不敢開刀。整體來說,針對可手術的病人,開刀的效益大於不開刀。」

迷思4/放療、化療會加速癌細胞生長?

網路上流傳「放療、化療後,癌細胞會加速生長,所以千萬不能做」。吳元宏說,這句話前半段是對的,癌細胞就像體內另一種生物,化療、放療試圖壓制腫瘤,確實會促使它找出路、加速繁殖,才能活下去,這是醫界早知道的事。
「但這句話沒說的是,當放療、化療的劑量足夠時,就有機會壓制、殺死癌細胞。這就是為什麼放療、化療不是做一、兩次就夠了,必須做完一定療程。」
迷思5/放療、化療很傷身,千萬不能做?
「癌症病人不是死於癌症,而是死於治療」,這種說法嚇得很多病人逃之夭夭。李岡遠說,化療藥物的確有副作用,但相較於過去,毒性及副作用已大為減輕,治療時也不一定要住院。此外,做化療時的輔助藥物也有助減輕嘔吐、腹瀉等副作用,病人頂多覺得食慾不好、有點噁心。
放射治療也進步許多。以前放射線無法照得精準,照射的範圍大,常傷及正常組織。「現在的放射治療定位準、範圍小、放射線的劑量也精準,已經看不到這樣的副作用了。」
「不能否認,治療本身是有風險的,」療效與副作用就像天秤的兩端,而醫師的責任就是儘量提升療效,減少副作用。

迷思6/癌症不治療也不會要命?

吳元宏說,攝護腺癌發展得很慢,目前醫界認為如果病人是早期攝護腺癌且超過80歲,可以不立刻治療,定期追蹤即可。「但不是所有癌症都可以這樣處理。」
有些抗癌名人宣稱自己沒開刀,腫瘤也能得到控制。高雄長庚紀念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陳鴻華說,大腸癌2、3期的患者單做放療或化療,有10~20%腫瘤會消失,是少數幸運的一群。「但每個人都這樣幸運嗎?」

迷思7/癌細胞靠葡萄糖代謝,癌症病人要少吃澱粉?

李岡遠說,這句話前半段是對的,癌細胞確實是用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但後半段的邏輯過於簡化。「就算病人不吃醣類(如澱粉)、不提供癌細胞葡萄糖,癌細胞還是會轉而用胺基酸、脂肪酸作為能量來源。生命會自找出路。」
再者,癌症病人需要充足的營養及熱量才有本錢抗癌,若長期不吃醣類、營養失衡,造成體重減輕,恐怕沒有足夠的體能完成治療。

迷思8/保健食品可以抗癌?

癌症希望基金會曾做過調查,高達82%的癌症病人曾服用保健食品,平均服用4.3種。
「保健食品是食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病的功效,也不能取代常規治療,」林逸祥強調。李岡遠說,保健食品常宣稱「經實驗證實」,但通常只是動物實驗,並未經人體試驗。
「如果在吃保健食品,要讓醫師知道,」戚繼玲說。

迷思9/氣功、瑜伽、冥想,能幫助抗癌嗎?

李岡遠說,氣功、瑜伽、冥想等拿來保健身體沒有問題,也能減輕癌症治療時的疲憊與不適,但不能取代常規治療,不能期待它能治療癌症。
常規治療:指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治療方式。
來源:康健雜誌(上)(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