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肺癌化療正確使用 副作用少生活品質再提升!

  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率之首,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人罹患肺癌,其中肺腺癌佔六成,約有八成患者在確診時已進入中晚期且無法開刀,必須倚靠全身性的治療,如標靶或化療藥物才有機會延長存活期。目前針對中晚期肺腺癌必須先取得適量之腫瘤標本,進行標靶藥物基因檢測,決定用藥之先後順序。
  台中榮總整合性癌症中心主任張基晟醫師表示,有部分病人在接受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後,因疾病復發而拒絕再接受任何治療,主要原因為畏懼傳統化療時所帶來的噁心、嘔吐、掉髮等副作用,錯失可控制病情與延長生命的機會。
  張基晟醫師指出,一般民眾對於化療強烈副作用仍存在負面印象,影響病人接受化療的意願,尤其較年長的癌末患者,大多不願在所剩無幾的生命中待在醫院接受痛苦的化療。
  目前常用標靶藥物有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酪胺酸抑制劑(例如Gefitinib、Erlotinib、Afatinib)及間變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劑…等(部分已獲健保給付)。但是此類藥物有其一定療效及一段有效控制期間,其有效控制期間中位數約為9-13個月,爾後有一半一上之病人會產生抗藥性,而必須改變用藥。目前針對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酪胺酸抑制劑及間變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劑,此類藥物已經陸續有後線之標靶藥物,上市或已接近上市中,但是無論如何絕大部分病人終究還是會產生抗藥性,疾病再復發,此時,化學治療應是其中治療之選擇。若是無標靶基因之病人,化學治療應為首選。
  張基晟醫師說,新一代化療藥物治療,初期會先搭配白金類藥物合併使用,因有止吐藥物之發展,為晚期肺腺癌患者提供較好的生活品質及療效,同時也降低傳統化療時所產生的噁心、嘔吐、疲倦及掉髮等副作用。若是化療藥物(合併鉑類)治療而使腫瘤控制得宜,鼓勵接受後續維持性療法,因為接受新一代化療藥物(無鉑類),此為單一藥物治療,副作用較少。若是病情能持續穩定,亦有不少病人覺得體力還很不錯,仍會安排外出活動,也能獲得較佳的生活品質。
  張基晟醫師表示,肺腺癌治療在近十幾年來已有大幅進步,目前仍然有許多藥物進行臨床試驗中,部分效果不錯,也許將來可受惠於肺癌病人,因此若願意接受治療,就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存活時間。親友與家人的支持亦是病人抗癌的動力,適時鼓勵患者保持樂觀的心情,並持續與醫師並肩作戰,才能在抗癌的道路上尋找到最佳的治療之道。
資料來源:《今日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